十年前的9月,雷曼兄弟的破产成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引爆点,这场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创,至今仍然令人心有余悸。十年后的今天,2018年也剩下不到3个月,在世界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当下,我们如何看目前全球经济的整体表现,未来走势如何?今年以来,国内市场情绪低迷,A股在近几个月持续下跌,6月中旬之后,人民币也面临贬值压力,国内经济数据出现放缓迹象,宏观经济政策也相应出现了调整,2018年四季度中国经济走势如何,我们该如何配置自己手中的资产?


9月,朝阳永续研究院发布了《2018年四季度策略报告》。朝阳君有幸获得最新报告,并将重要观点进行综合提取,与投资者一同分享我们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,以及相应的资产配置建议。


 美国萧条何时到来?


2018年,美国一枝独秀,经济数据靓丽,股市创下最长牛市的纪录,这一轮的市场扩张还能持续多久?大家都在纷纷预测美国何时会进入衰退期。其中,“末日博士”鲁比尼认为美国萧条将在2020年到来。但对于这样的悲观言论,朝阳永续研究院的观点如何呢?


根据相关模型,朝阳永续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海影认为,未来一段时间之内,美国经济并无大碍,可望维持较为稳健的表现。


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,也就是说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好消息,另外,刘海影表示,欧洲与日本经济增速或有所放缓,但仍可能维持扩张,其它发展中国家也能够维持正常的经济增速。


在这种背景之下,美联储是否会持续加息?


根据美国最新数据,美国7月核心CPI同比 2.4%,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。朝阳永续研究院预测,未来2、3个季度该指标仍旧维持上扬。与此同时,就业市场保持持续改善,这将迫使美联储继续其加息议程。基于此,预计全年美联储有可能加息3次。也就是说接下来,美联储还将加息一次。


关于美元,大家都很关注,因为今年的强势美元对整个新兴市场都形成了打击,在加息预期之下,美元会不会进一步走强?


刘海影表示,随着美国就业市场继续高唱凯歌,美国对外资的需求提升,美元汇率有可能迎来一段时间的疲弱。这对于正在遭遇货币冲击的一系列国家无疑是好消息。


去年年底的年报中,刘海影曾精准预警美股可能面临大幅波动。2月以来,美股最大回撤超过10%。2季度之后,美股在科技股优秀业绩的带动之下逐渐聚集人气,蓝筹股缓缓逼近高点,纳斯达克市场则创出今年新高。对于美股未来走势,刘海影认为,企业盈利将持续扩张,但另一方面估值水平面临正面与负面的双向影响,所以基本判定美股一段时间之内有望维持稳定。同时,在企业财报利好支持下,有望继续保持攀升节奏,而欧洲、香港股市则可能难以与之匹敌。


4季度中国经济分析


2017年的中国经济无论从宏观和微观表现都有所改善,但在今年最近几个月,大家对中国经济的担心又开始有所提升,在贸易争端的背景下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。中国经济在6月之后各项数据迭次转差,呈现出需求疲弱、信心不足的状况。在此背景下,刘海影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政策将会更加积极,但增速回落的大格局难以改观。


宏观经济

从需求、生产、物价、金融四个维度展开具体讨论,报告主要指出:


1)需求端主要看投资、进出口与消费


投资方面,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仍旧维持在不错的水平。但是,如果投资回报率的低的主要问题不得到解决,长期来看,民间固定投资仍旧在压力之下。


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投资。根究模型估算,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增速大体将维持在目前水平,不会出现大幅上升。这种情况下,固定投资增速在今年剩下来的时间,都可能面临缓缓下滑的压力。


总结下来,从投资方面的情况看,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正在无情地加大。


再看进出口,近期贸易顺差继续收窄,前8个月较去年同期降幅约26%。美国9月18日宣布加征10%关税,并在明年1月1日提升至25%,意味着约一半的对美出口商品将被加税,覆盖绝大多数商品类型,且不排除对剩下全部中国出口商品征税。届时,“抢出口”褪去后,外贸数据可能进一步下滑。

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出现了明确下滑。一方面,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,另一方面,过去2年居民也极快的速度加大了家庭债务杠杆,部分挤压了居民消费意愿。这种情况仍旧持续,未来难以看到消费暴增


2)生产端


从构成来看,购进价格与原材料库存表现好于历史均值,新出口订单、进口、原材料库存、采购量、生产都比历史上本月变动值出现了较为明确的负面变化。购进价格表现较好,显示出明确的需求降低、被迫加库存的情况。从发电情况看,虽然8月份的发电量增速高达7.3%,但与发电密切相关的6大电厂8月发电耗煤增速为-4.1%,9月上半月又降至-8.7%。在此情况下,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也告下坠


3)通货膨胀


在上述环境中,通货膨胀难以真正走高,2月份报出的2.9%很可能就是今年最高点。8月高温雨水天气和猪瘟疫情带来扰动,食品价格大幅上涨,推动CPI短期反弹。但进入9月以后,食品价格涨幅有回落迹象,且经济承压,PPI下行趋势明确。综合来看,通胀回升仍是短期现象,年内通胀压力有限,中长期看通胀回落趋势不变。


4)财政金融


综合来看,货币政策将注重稳预期,一方面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、避免大水漫灌,另一方面仍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、维持宽松格局。而由于经济本身需求走弱,“宽货币”向“宽信用”的传导效果依然较为有限,年内社融增速难有起色,货币供应量增速也会继续面对下滑压力。


总之,到目前为止,经济上可谓波澜不惊,在可以预见的未来,经济方面可能仍旧平淡无奇,更应该关心的是金融风险与资本市场。

 

资本市场

报告指出,在加强监管、金融去杠杆的既定方针下,央行今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促使银行体系完成表外转表内的动作。这一拆弹措施从中长期来看无疑有利于中国金融安全,但拆弹过程本身却充满风险。


对金融机构来说,受政策压力影响,整个融资市场呈现出“表外转表内”的大趋势。在表外转表内的过程中,以前能够得到融资的部分企业或者机构,没有能100%地转换成功。从地方政府平台、房地产公司、国营企业到私营企业,表内信贷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;过去之所以表外业务获得大发展的机会,正是由于很多机构的融资条件达不到表内融资的条件,不得已而转表外。现在,随着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的出台,这些机构得到的融资服务有可能受限。其中部分企业,其投资回报率不高于、甚至低于资金成本,需要依靠债务展期来维持存在。一旦表外融资管道被掐断,有可能对这些企业造成重大冲击。更重要的是,它们受到的影响会多层次地传递给与其相关的上下游公司,导致更多公司陷入脆弱状态。


对银行而言,目前已经展露出来的违约率升高的趋势显然还没有到达转折点,一旦上述情景被银行感知,他们势必进一步收紧融资;而融资条件的收紧有可能进一步推升违约率以及风险厌恶,由此导致恶性循环。


鉴于企业过高的杠杆率、过低的ROE、金融机构持有过多的无效资产,一旦政府下决心“去杠杆”,这样的冲击几乎是必然的。到目前为止,这种冲击还没有酿成实际后果,但力度正在一步步累积。


这种局面下,央行能够做的事情,一方面是实施金融去杠杆、表外转表内,另一方面,是配合这种操作,预计到银行与金融机构必然承受的紧张状况,维持短期流动性的平稳(甚至偏宽松)、着力降低短期资金成本。今年以来,我们看到央行在提供短期流动性方面相当活跃,相应地,以银行间回购利率为代表的短期资金成本维持平稳。


金融危机十周年,全球与中国经济向何处去?

2018-10-05
0